笔趣阁
笔趣阁 > 风起之时 > 章节_2
字体:      护眼 关灯

章节_2

  风起之时

旗子在日头下曝晒,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腰包呐喊。


张风起不知道县委书记是啥模样,上不起学的他当然家里也没有电视,见不着天天上县新闻的书记尊容。


但是“对虾节”给了他很好的机会,张风起来的这天,是闭幕式,少不得要书记局长的讲几句场面话。


县委广场有墙有门,还有警察,但那墙比起村会计家的枇杷数矮多了,警察也和老满家的几条大狼狗不能比,所以张风起轻松的进了广场。


眉疏眼浊,脸吹得像树皮,真是难看。张风起在墙根撇撇嘴。


确定完目标,他出了广场,打听好县里干部的住处,从一家包子店的老板眼前“拿”了几个包子,他开始了狩猎。


村里人常说,张风起是个野狍子,现在这只野狍子静静的守在了县委书记家的别墅洋房前,等待猎物的出现。


虽然县里征地没给安置费,但是李德财手里原来是有那么几千块钱的,那是去年大湖涨水,国家拨发的救灾款剩下的,本来他想买几千斤稻子分给征地后的特困户。


可上个月乡长母亲“六十六大寿”,这些钱当了份子。所以李德财,这个与其他许多村支部书记比起来,还有那么点良心的小同庄村支书,对这几十户心里多少有愧。


现在张风起捅了这么大的娄子,如果可能,他希望把这小子的小命保住。


他早知道这小子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但哪里想到他会把他一句气话当真。


县里来了话,县委书记被人打了,打得还“不轻”,小道消息,“脸都被打肿了”。


各级党委都下了死命令,严密封锁消息,同时进行大搜捕,要把全县八十万人一个一个过筛子,查找“凶手”,据说“凶手很可能是个十几岁的孩子”。


李德财一听就知道是张风起这个“小王八犊子”,除了他,又还能有谁呢?


村里有个常出外做建筑工的刘二,在建筑工地混久了,也能当个小头头什么的。


连夜,张风起跟着刘二离开了哭得肝肠寸断的父母,到大城市当了“盲流”。


嘱咐好了,人家问就说十八了,是刘二的外甥。


大城市和县里不一样,楼很多,人更多。


张风起不会盖房子,所以干的是搬砖头,和泥浆,抬钢筋,扛水泥柱的活,每天工作十六个小时,除非下大雨,否则没有休息日,工资一天十五元,要到房子盖起来才能给钱,每天供两顿饭,中午烧黄豆芽,晚上煮大白菜。


他们现在是给一个中学盖教学楼,预计年底完工。


张风起还找到了一个“外块”,替周围学校的学生打架,一次十元到二十元不等。


今天趁着他中间休息的空隙,又有人找他“谈生意”。


说对方是个难对付的,所以开的价比较高,一出口就是二十。


张风起摸摸自己的口袋,分文没有,于是他说,“翻一倍。”


“太宰人了吧。”一个男孩说。


“那我走了。”张风起转身。


“三十,三十,就这么多。”另一个急忙道。


十六岁的向北高中二年级,爸爸在地税厅工作,妈妈在电信局,都是好单位,所以他们家早早的进入了小康。


他妈妈想让他中学毕业就去留学,而他爸爸希望儿子大学毕业再去喝洋墨水,在这个城市里几乎所有家庭都把送孩子出国作为目标的时代,这种事情并不稀奇。


向北有个姑姑在美国,嫁的是麻省理工大学的某“华人教授”,她极为赞成侄子去美国,在电话里一个劲说美国的教育水平多高多高,出来后多么多么有出息云云。


夕阳西下,天边仿佛涂了胭脂,殷红一片。


微风拂过面颊,柠檬黄的银杏叶撒落脚下。


这是一个绚烂,美好的秋日。


向北放了学,他家离学校不远,每天步行来去。


所以走的多是安静的胡同小巷,比大路近。


当他察觉到危险的同时,被人在背部踢了一脚。


回头的刹那,见到一双藏在半长额发里的黑眸,然后,脸上重重挨了一下。


他不认识他。


吃惊的向北没有来得及防卫,就倒在地上。


他抱住头,挨了几拳,一脚扫在对方的腿上,翻身压住他,“你是谁?”


对方在他胸口推了一把,没有推动。


几乎在同时,向北额角吃痛,用手一摸,满手是血,对方把他踹开,脚踏在他的胸口,扔了手里的石头,“喂,我是王和平雇来教训你的,离他的女朋友远点,知道吧!”


说完,他转身就走了。


向北捂着流血的额角,拾起书包,是他?向北想起来了。


打他的这个人是给他们学校盖楼的一个民工。


之所以他能认出来,是因为有一次,他们的班主任曾经拿这个小民工做过反面教材。


她当时指着窗外的建筑工地说,你们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考不上大学,就会跟那个小孩一样,作苦力,当要饭的。你们看看,他跟你们不也差不多大吗。


坐在窗边的向北就随意瞟了一眼,他们破烂土气的衣着多少给他留了点印象,在这样繁华的大都市,这种人确实显得比较刺眼。


当然,并不是因为这一眼,向北记住了他,只是后来他从同学的口里也听到过他,说他是个为学生打架的“付费打手”。


他们学校是升学率很高的重点高中,也是名校,很少有人“雇他”,但是附近的几所职高技校以及普通中学都有人“雇过他”。


据传当地一些“不良少年集团”好像还三番五次的招揽过他。


这些话对于向北而言是比较新鲜的,所以不能不让他有印象。


伤口缝了两针,两周后才好。向北的父母很生气,想去学校质询,被向北拦住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aschildrenlibrary.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aschildrenlibrar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