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风起之时 > 章节_1
字体:      护眼 关灯

章节_1

  风起之时

作 者:bei  类别:耽美-耽美


作品关键字:张风起,向北


bei的文章,总是微微地表露着一种异常平静的讽刺。《风起之时》里的评述,便更显得不加隐讳一些。在我们为风起所受的彻底迫害痛惜万分时,怎能不为这样的社会感到痛惜悲哀?


所以,文中铺天盖地的冷酷之下,微微点点的温暖真挚,就分外让人感动。


也许,这个世界并不是完全罪恶,看不见的地方也并不都是肮脏。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光明下的阴影,相信不在我们的视野中的那些痛苦和泪水。我们应该学会查知真相,学会宽容和关怀。在人性与道德上,才能建设有规则法制。理想并非错误,但完成它就必定要跨越艰辛。


在无法超速时间的现在,只有拥有的那一部分人懂得给予,懂得满足,另一部分生命才有幸福的可能。


一个世界要达到高尚和伟大,首要条件,是强势的上位者必须先行于善良和正直。


风起之时 正文 1



没有一分钱



没有公民权



拥有的全部


是我骄傲的心


八月中旬,天酷热难当。


太阳在头顶直照,白晃晃得刺眼。


外面看不见人,田野和村庄都无声的静默着。


突兀的,一个壮年汉子从茂密的庄稼地里钻了出来,嘴里不停的叫骂,“小兔崽子,我打断你的腿!”


前面被他追的少年,半长的发遮去了面貌,双手沾满新鲜的泥土,裤兜里鼓鼓囊囊的,不知装的什么。


显然,他在逃跑方面是个行家,那汉子终是没追上。


汉子在村口住了脚,大口的喘着气,恨恨的骂道,“张风起你个小王八羔子!看我不扒了你的皮!”


李德财在小同庄当了一辈子的村支部书记,比起村里人,日子过得舒坦得多,当然这是指在张风起这个“小王八羔子”出生前。


目不识丁的张老五夫妻能给儿子起这么个诗情画意的名字,并不是突然间冒出了什么学问。


小同庄位于苏北丘陵平原,是典型的半渔半耕的苏北农村,贫穷但不饥荒。


由于靠着大湖,一年有那么几次大风是免不了的。隔几年,总要在湖上翻几条船,给龙王爷送去个把人。


所以每到大风时节,行船的人家就很紧张,稍微冒出点苗头,报警的人就要敲着锣,喊道,“风起了,风起了,各家快收船,龙王爷招女婿了!”


张风起落地,正赶上外面喊“风起了”,抱着他的堂姐就说,“五爷,七弟叫‘风起’,比叫富贵啥的强,成么?”


张老五笑道,“成。”


那年的大风刮翻六条船,有三个人受伤,还有一个捞起来的时候只剩下半口气。


后来,每次张风起把李德财气得直跳脚的时候,李德财总免不了提提陈年旧帐,“这个小王八蛋,一出生就没好事。”


今天也不例外。


张风起照旧蹲在地上,听李德财拍桌子。


张老五家没有船,只能靠种地为生。


张风起小的时候,张老五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都还没成家,虽说有个大哥,文革时被打成右派,得了精神上的毛病。


所以上面的老人,下面的弟妹都靠张老五照应,他没有别的手艺,除了种地,给人家盖房子,支炉罩的时候搭把手,赚点“外块”,勉强度日。


当然也就没钱给儿子进学堂。


张风起这个小混蛋倒是不闲着,成天在村里村外踢腾小脚丫子,今天吓跑二狗家的猪,明天烧光老满家的草垛,顺带还打了邻村的小东倌,扯破了他爷才给他买的新褂子。


来告张老五小儿子状的三村四庄,男女老少早把村委会办公室的门槛踏成了地板。


三个月前,县里说要盖工业园招商引资,征了小同庄七十二户的地,既没给补偿,也没给安置,开了辆挖土机一早进村,把七十二户的田铲成平地。


当时正值满地麦熟,就等收割,七十二户颗粒全无。


到乡里讨说法,说是县里的命令,乡里无权过问。


到县里上访,说越级上访,再不离开信访办,一律拘留。


请收藏本站:https://www.aschildrenlibrary.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aschildrenlibrar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