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三国求生手册 > 第433章 工匠的思维定式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33章 工匠的思维定式

  三国求生手册

“叮叮当当,叮叮当当!”


在虎头山脚下庞大的营区之中的一个角落,虽然已经天色已经完全变暗,但此处早早燃起了无数个火把,把这一小片营区照得如同白昼。


数百名工匠与辅兵在这里忙碌劳作,工匠们挥动铁锤敲打钉子的声音,如同黑夜中响起的美妙节奏。


别他的军旅,大都在大军发动的时候征发一些工匠、役夫来打造攻城器械,具体的工作效率因人而异十分不稳定。


但讨逆营却不同,自从白马之战开始,颜良便开始刻意地培养一支固定的工匠队伍。


这样做的好处一来人员稳定,可以长期积累经验,使得需要打造修缮器械的时候不会手忙脚乱。


而且,颜良还十分注重工匠们的技术研发改进。


当初仇升便是提出了对鹿车填壕的改装,从而得到颜良的青睐,走上了平步青云的道路。


按说,被征发的工匠都属于苦力中的苦力,待遇差,工作辛苦,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绝对不是什么好差事。


然而在讨逆营里,工匠们却丝毫不觉得苦,反而干劲十足。


这是因为颜良对于工匠们的重视程度,一点都不亚于士卒。


不仅大幅度提高工匠们的待遇,而且对于能够做出技术改进的工匠更不吝重赏。


如果户籍在其他郡国的工匠,愿意居家迁居到常山的,更主动帮助安置家眷,分给田宅。


迁居来的工匠有子侄的,都能就近安排到各级学校入学。


对于社会地位并不太高的工匠阶层而言,能遇到如此重视且厚待他们的长官,简直是幸福得无边无际。


因此但凡加入到工匠营中的工匠,几乎没有一个愿意主动离去的,有一多半都从各地接来了自家的家眷,铁了心跟着讨逆将军混。


有了一批固定的工匠后,颜良更着力于对工艺技术重新梳理和制定规范。


从秦以来,中华民族的兵工制造便已经遥遥领先全世界,但随着两汉政权的先后腐化堕落,一些优秀的工艺方法也面临失传与走样。


就比如秦代开始的统一度量衡,到了东汉末年,各地的官造工坊都已经出现了不精准的现象。


至于物勒工名的制作人责任体系,也已经渐渐被人们遗忘。


而且,工艺的传承大多是靠口口相传手手相传,因为工匠们普遍文化水平较低,没有办法把工艺以文字图形的方式记录下来。


一旦有经验的工匠们在乱世之中身故,一些优秀的工艺技术可能就面临失传。


就比如说,先秦时期就出现的指南车和记里鼓车,颜良便已经找不到会制作的工匠。


颜良深刻认识到工艺技术的重要性,故而派出诸多文武吏员会同识字的工匠,对现有的一些工艺进行整理记录。


当然,这年头的工匠大都敝帚自珍,不愿把他们祖传的绝活分享出来,因为他们祖祖辈辈都靠这些独门技术吃饭。


不过由于颜良对于工匠的厚待,使得工匠们也感恩戴德,至少大多数人都愿意献出自己的工艺技术。


而颜良对于献出工艺技术验证有实用价值的,也不会吝惜赏赐。


甚至于,颜良已经在规划今后要在钻研格物之学的燧人学院中增加工艺技术的专门学科。


说回到虎头山脚下的工匠营,如今工匠营被颜良交给了从弟颜贮掌管。


颜贮在房山铁官任上犯了错误被颜良惩罚之后,已经老实了不少。


因为他发现颜良对于自己宗族中人也并不特别照顾,该赏的赏,该罚的罚,不会因为你姓颜就特殊处理。


而且,随着颜佑、颜益等颜氏宗族到来,他颜贮的族人身份也不像以往那么稀缺,更不敢再疏忽大意。


所以被分配掌管工匠营之后,颜贮那是勤勤恳恳,一直他往日并不怎么看得起的工匠们在一起,钻研改进军工器械,以期博得颜良的再度赏识。


这次随在军中的工匠主管姓胡名晖,乃是房山铁官丞胡其之子。


胡其出身官造作坊,一身家学都传给了儿子,所以胡晖不但精于各种兵械打造修缮,对于颜良提出的种种特殊要求也每每能做出完善的应对方案,得到过颜良多次嘉奖。


眼下,颜贮正与胡晖并几个资深工匠在一起研究如何改进几台投石车。


在前一次奔袭虎尾寨的时候,被拆卸运入山中重新组装起的投石车便大获成功,对虎尾寨发起强大的火力压制。


这一次在攻打沿途各山寨的时候,投石车也屡建奇功,让毫无心理准备的守寨贼兵遭到沉重打击。


不过在先前的多次使用后,带来的投石车大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毁现象。


在大军包围虎头山后,颜良命工匠营加紧修缮投石车,准备在今后的战事中投入运用。


投石车的运用并不是说拉出来就能用,而是要考量实际的战场,选择合适的地点架设,不然就没法发挥到最大的效能。


所以在投石车还没修缮完毕投入运用之前,颜贮与胡晖就已经去实地考察过多次,并发现了一些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那便是工匠们原先打造的投石车都是针对平地上的城墙或者营寨来设计,抛掷出的石弹虽然可以向上仰攻,但抛掷高度都并不算太高。


在先前攻打一些中小山寨的时候,这些投石机的抛掷角度已经完全够用,不用再行修正。


但来到虎头山上考察后,他们发现,飞燕寨建在了一个相对更陡峭的山坡上。


不但山坡上很难找到合适搭建投石车的平台,而且因为山势加上飞燕寨墙的高度,使得投石车的抛掷高度可能不会太理想。


对于这个新出现的问题,工匠们头痛了好几天,一直在思索如何调整投石机的构造让石弹投得更高。


“依我看,还当把投臂加得更长一些。”


“不妥,不妥,且不提投臂加长有没有用,光是寻找合适的木材便是个不小的麻烦。”


请收藏本站:https://www.aschildrenlibrary.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aschildrenlibrar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