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三国求生手册 > 第432章 爱兵如子胜乃可全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32章 爱兵如子胜乃可全

  三国求生手册

在虎头山脚下,讨逆营营地之中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一道道炊烟在各个营地升起,不论是元氏本营还是赵国郡兵,他们铁釜上蒸制的都是金灿灿的粟米饭,还有飘着油花搁了重盐的肉臛羹,在一些灶上,还煮着大块的羊肉,那浓重的肉香气远在几十步外都能闻到。


粟米都是出自各地官仓的上好新粟,羊肉都是采购自幽州的肥羊,由随军民夫沿着崎岖的山路转运而来。


此番大军出征,除开一万五千多战士,还征募了数千民夫转运物资。


若是在往常,随军的民夫是最不招人待见的差事,差事辛苦暂且不提,那些带兵的将领更动不动派民夫去填壕,动辄有生命危险。


官府为了凑足民夫数量,往往强行摊派征役,搞得地方上天怒人怨。


不过这次讨逆营在征募民夫的时候却反其道而行之,非但不强行征发,反而发出榜文称讨伐黑山贼需要民夫若干,许以金钱报酬公开招募。


榜文上写得清清楚楚,按日计酬,时间最长三个月,愿意参加的先领一个月报酬,余下的结束后再行结算。


至于工作内容也写了出来,只负责转运物资,砍伐树木建立营房,生活烧饭,辅助修理器械,并不包含战斗任务。


若是在颜良刚刚来到常山的时候发出这等榜文,许多百姓还可能心生疑虑。


但这半年多时间来,颜良在常山施行的种种政策俱是说到做到,早就博得了本地百姓的完全信任,百姓们自是不疑有他,商量起了如何应募。


虽然每天五文钱的报酬谈不上有多丰厚,但好在管饭,对于刚刚忙完春耕的农人而言,能有一笔额外收入总好过在家里闲着。


更何况,此去是打人们痛恨已久的黑山贼,很多百姓更是信誓旦旦即便不拿钱也愿意随军。


不过即便是这么说的人,在拿到第一个月的一百五十钱时,都满心欢喜地道了一声“真香”!


发出榜文的数天内,各地募集处就征募到了足够的人手,前来应募的既有屯民也有本地居民,还有一些来得晚了没能应募上,更是大呼亏了。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进山剿贼,负责运输物资的将吏对于黑山之间崎岖的山道有充分了解,所以事先便准备了大量鹿车,也就是曾在白马攻城战时发挥奇效的独轮车。


不过这回对于独轮车的改装却不是在车顶上加盾牌,而是把车辆结构造得更稳固,以应对崎岖的山道。


有了数千民夫推着鹿车,使得讨逆营将士们的物资补给十分充沛,干粮无缺,菹菜、豆豉、盐巴、酱醋应有尽有,甚至连新鲜的肉食都能有限供应。


饭食烹制好之后,随着铃铛声响,各营的将士都会按照队伍番号排队领取,每人都能领到一碗加了豆豉和菹菜的粟饭和一碗肉臛羹。


而在今日作战中表现优异的团队,还会收到由各部曲长官亲自分予的大块肉食。


这也是讨逆营的惯例,每次作战后,由军正负责,宣导配合,对各部曲的表现进行评议。


评定为优等的,便会由上级将吏进行奖励,评定为末等的,则会受到告诫。


在战场之上,其余的奖励都还太过虚幻,能吃上大块的肉,则最能刺激战士们的神经,所以在战场人几乎每个部曲都奋勇争先不甘人后。


除开伙夫和正在吃饭的战士,军营之中还有很多人在紧张有序地忙碌。


在一处处整洁干净的帐篷里,受伤的士卒都被集中安置,一些穿着白麻袍服的人员在里边进进出出。


这些帐篷是颜良新设的战地医院,穿着白麻袍服的自然是战地医生。


这年头,各路jūn_duì 并没有专业的医护人员,即便是征募了几个医士,也多是为将校服务,鲜少能顾及普通士卒。


这其中的原因,一是对医疗并不注重,二来也缺乏相应的人才。


不过这在讨逆营却不成问题,颜良作为一个现代人,对于医疗那是要多重视有多重视,为此还亲自招揽徐州神医樊阿常驻常山,开设医院和医学院。


如今位于三公山下的神农学院正在紧张地营建之中,届时将成为中华大地上第一座专门教授医术的大型学院。


虽然神农学院还未正式开立,但并不妨碍樊阿招生收徒。


在元氏城中的医馆里,已经有上百名学生随在樊阿名下学习医术。


这上百名学生中有一半以上是颜良从讨逆营中选出来粗通文墨,年纪轻,并手脚灵活的士卒,另外一半则是颜良从各县乡召集来的学子。


这年头正经的士人一半不太愿意行医,就连华佗华元化都对自己的医者身份颇多不甘,所以一开始召人学医时应募者寥寥。


颜良得知此事后,便公布了新政策,声明但凡在医馆和今后的神农学院学医有成,能够长期为常山与讨逆营服务的,可根据每个人的医术水平评定职称,对应军中的各级军阶,享受对应军阶的福利水平。


目前对外公布的职称有下等医工、中等医工、上等医工、下等医士、中等医士、上等医士六级,分别对应士卒们的下卒、中卒、上卒、下士、中士、上士。


也就是说,只消学医有成,为军政服务,便能与应募士卒一样能领到军饷,更可以在分田计划中分得田地。


如果成为了上等医士,可以分到六十亩新垦田地,即便是最低的下等医工,也能分到十亩新垦田地。


根据政策,只要学医满一年,完成考核要求,最低都可评为下等医士,也就是说至少可分四十亩田地。


这等待遇在那些高门大族子弟看来自是不值一哂,但对广大的寒门子弟却有莫大的吸引力。


此项政策推出之后,在常山,学医渐渐变成了一个香饽饽,再也不是无人问津的微末学问。


这一回出征,颜良以诸多学医的学生需要实践为名义,忽悠樊阿带领了这百余医学生随军救治伤员,帮助军中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战时医疗体制。


虽然,樊阿最为擅长的是针灸之术,但对于疮医,也就是后世的外科治疗也有超乎寻常医者的水准。


有了樊阿带领的这支医护力量,使讨逆营中的伤患得到了有效的医治,伤者致死致残率大大降低。


为了表示对医疗工作的支持,颜良更是隔三差五就会亲临战地医院,慰问伤患,也给这些医护工作者打气。


请收藏本站:https://www.aschildrenlibrary.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aschildrenlibrar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