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三国求生手册 > 第583章 愿往一游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83章 愿往一游

  三国求生手册

温县都亭,李安来到一处客舍门口左右看了看,见无人留意自己方才推门入内。


客舍里正是曹操派来的吏员,见李安来到,立刻迎上来问道:“怎么样,打听到什么消息了?”


李安摇摇头道:“也无什么消息,与前几日的差相仿佛,都是说司马懿病重卧床不起,我去到本地一名曾经上门给司马懿诊治过的医者那儿借机打听,那医者对司马懿的病情也是哀叹连连,显然不怎么看好。”


吏员皱眉道:“难道,司马家的小儿真个得了风痹?”


李安却咬着牙道:“我料他是装的,那婢女突然暴毙,定有蹊跷!”


吏员道:“你在怀县之时不是亲自潜入他宅中试探,说是他并无反应么?”


李安道:“想必是他故意忍着不动,便是得了风痹,被我用力戳便也会醒了吧!”


吏员叹道:“哎,泰然,我看你是魔怔了,既然我等多方打听试探都无所获,那也只得接受司马小儿风痹的事实了!”


李安不甘道:“不!掾君再给我些时间,我定能查出蛛丝马迹来!”


吏员见他如此坚持,心中不快道:“前来温县也是你的提议,然我等耽搁数日一无所获,曹公还等着我回去复命,可拖延不得。我意已决,明日便启程返回许都吧!”


李安嘴巴张了张,却最终没能说出什么反对的话,只是默默点头退了出去。


二人说话时虽然刻意压低了声音,然而仍是没能逃过有心人的耳目。


都亭的客舍乃是长长一排,间隔成多个单间的形式。


就在他们说话的这间屋舍隔壁,正有两名吏员同时用杯子抵在墙壁上,并把耳朵紧贴在杯子窃听。


在听完二人的对话后,其中一人拿出纸笔草草把听来的内容记录下来,然后交给另一人核对,在核对无误后匆匆出门,拐了几个弯就从司马家的角门入内。


当司马防看过这份窃听资料后,轻轻冷笑了一声道:“曹阿瞒果然多疑,竟然还派人试探。”


温县可不比怀县人多眼杂,此地乃是司马家的大本营,只要司马防有心,没有什么事情可以瞒过他。


尤其是司马懿曾说他在回家前一天晚上曾经遭到不明身份者的试探,俩人不谋财不害命,却偏偏用枯枝戳刺他,定然大有问题。


司马防当时就吩咐下人,发动族中的力量监视码头、城门,严密注意外来人口。


李安等人刚刚跟随着司马懿的行踪来到温县时就被司马家的人给盯上,见他们住进都亭后也不访友也不行商更愈发可疑,故而才派人住到他们隔壁窃听。


眼下既然查有实据,司马防愈加坚定了把儿子送出去避风头的心意。


“汝等多派人手,只顾遥遥看着他们,切记不能太靠近,以免打草惊蛇。”


“诺!”


就在司马防这边悄悄准备的时候,司马懿却浑然不知,只感觉回到家中一切都安逸得很。


司马家的宅邸规模宏大,分给司马懿的小院更在宅邸中央,不虞有闲杂人等进入,他大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家里活动。


这一日,小夫妻二人对坐屋中,司马懿拿着一卷《汉书》边看边与张春华讲解。


司马懿恰巧说到故京兆尹张敞手持便面走马章台、日日为妻子画眉之趣事,引得张春华娇笑连连。


“笃笃笃”


说话间突然有人敲门,司马懿下意识地止住话头,张春华小心翼翼地把门打开一条缝,见是自家亲信管家这才放他入内。


管家道:“少主,夫人,张、山二君子来访。”


张春华闻言喜道:“啊?可是我元祐兄长与伯旭表兄来了?”


“正是,二位君子听闻了少主病重的消息,特意从平皋赶来。”


“那还不快快有请,便说夫君身体不便,请他们来内室相见。”


张春华是河内平皋人,其父张汪如今在外为官,其母山氏乃是怀县人。


除了父母双亲外,张春华还有个兄长名叫张希,字元祐,从小身体不佳,故而未有出仕。


前些时日恰好山氏的侄儿山曜从怀县到平皋游玩,住在张家。


当听闻司马懿得了风痹的消息后,丈母娘山氏忧急不已,便唤儿子和侄儿匆匆前来温县探视。


稍倾,有二人匆匆入内,一人稍年轻,正是张希,另一人年长一些,则是山曜。


二人原以为会看到司马懿卧病在床的情形,没曾想却看到站在门后拱手相迎。


“仲达……仲达……你……怎地……”


张希一直在家读书,有些未经世故,故而一时间没反应过来,言语间就有些结结巴巴。


反倒是山曜年长且老成得多,一眼就看出此事必有蹊跷,便道:“仲达无恙便可,也省得姨母操心。”


司马懿微微朝东面躬身拱手道:“不肖之事,倒是让长辈费心了,二位里边请。”


待数人坐定后,司马懿才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解释了一遍。


张、山二人听后恍然大悟,原来其中还有如此关节。


张希道:“仲达能不畏强横,不慕权势,实乃真君子也!”


张希的话的确是当代年轻士人的主流思想,尤其是太学一脉都是如此践行。


当初梁冀跋扈,宦官祸国的时候,太学生都在士林领袖的带领下向强横的权势阶层反抗,表达自己的声音,企图改变现状。


但年轻人的热血往往会被有心人利用,且热得快凉得也快,最终能成事者寥寥。


比起张希的一根筋想法,曾经在地方为吏,又被举孝廉入朝选官的山曜则关注点更为全面。


山曜道:“仲达初举计吏时,我就以为必能飞黄腾达,果然在许都得了司空青眼。曹司空如今权势正盛,门下吏员署为地方令长着比比皆是,为郡国守相者亦不鲜见,仲达拒绝曹公征辟倒是可惜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aschildrenlibrary.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aschildrenlibrar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