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我是一个僧 > 第二十八章 论禅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十八章 论禅

  我是一个僧

来到七殿前,没老僧把守了。


我推开七殿的门,走了进去,只见证宽方丈坐在桌前,身后是一排排的书架。


我说方丈你之前不是在大殿的么?怎么一下子到七殿了?


证宽说我是从寺院后门偷偷溜进来的。就算我要来七殿也得一关关的闯。二殿的证本喜欢说教,赢了也说输了也说,啰嗦得很;三殿的证难很傲,对我一直不服,脾气暴躁无比;四殿的证因比暗器时经常耍无赖;五殿的证果比内功最喜阴人,很难缠;六殿的证末练轻功练得脑筋不好使了,和他说不清楚。我这五关闯完得何年何月才能到七殿?你看我身后的书架,密密麻麻,我不来,你自己是没办法找到古书的。


我说现在可以给我看古书了吗?


证宽说你别急,书我已经找到了,现在藏在衣袖里。你还有一关未过,得过了最后一关才能看书。


我问哪一关,证宽说我师伯那关。师伯在闭关,傍晚才能出关。马上快吃中饭了,你吃了中饭后在厢房歇一歇,傍晚时再去大殿,师伯那关不知道得多长时间,不如今晚你就在白马寺歇息。


我无奈,只能回到大殿叫领我来的侍卫回去帮我给樱灵带话,明天早上我再回将军府。


在白马寺吃了晚膳,被证宽带到了大殿。此时证宽的师伯正对着佛祖金像打坐。


证宽合什敬礼道,师伯,我把智山带来了。


老僧仿佛没听见说话,动也不动。


证宽对我说这是我慈眉师伯,今年已经高寿九十三了。他要和你论禅。你得答得让他满意了,才能送你古书看。


我说我只是借看一下,没要你们送啊。


证宽说虽然我们同是佛门弟子,但寺庙有别。本寺的书籍向来只由本寺弟子观看,外人看了,那便不能算本寺的书籍了。所以你要看,便只能送你。


我说害你们白马寺少了本古书,我有点过意不去。


证宽笑道,我白马寺有万册古书,少一本又有什么关系。何况你还没赢我师伯。


我道谢后,低头合什站到慈眉身后,唤道,慈眉祖师。


慈眉转过身来,示意我坐下。


我抬头仔细端详了一下慈眉,果然是慈眉祥目。


慈眉伸出一根手指朝天,并不说话。


我不解何意,转头看证宽,证宽小声说论禅已经开始了。


一根手指是什么意思?是不是问我一个人来的?我想到还有王将军的侍卫陪同,就摇了摇头,伸出了两根手指。


慈眉又伸出五指。这回我是看懂了,应该是问白马寺的前五关是不是都过了,便点了点头。


慈眉突然手指自己,又指了指我,做了个刀砍的姿势。慈眉的意思应该是说一会我们两个来比武,用刀。我慌忙摇手,表示刀法我不会。


慈眉呆住不动,忽然开口道,证宽,你先出去一下。


证宽出去后,慈眉说自我踏入佛门八十多年来,论禅从未见人答对过,不想今日遂了老僧的心愿。


我回想了下,刚才那三个手语问答也不算论禅啊,最后不是还约我用刀比武么?但觉得说出来很是无理,便没吭声。


慈眉继续说,我第一题手指头上悬着的塔香,便是问烧香是为什么。


我抬头向上一看,才发现慈眉上方果然悬着一圈一圈的塔香。


慈眉道,我白马寺人人见此题,无不合什,意思是拜佛。世人大都以为烧香只为拜佛,却不知佛应常供心中,有事便烧香求佛,岂是诚心向佛?百姓并非佛门弟子,如此回答不能算错,我佛门弟子也如此回答,可就大错特错了。我僧人烧香,但求焚红尘,断俗心,所谓“一入空门红尘断,百感实遁青灯燃”便是此意,烧香乃是去染成净。没曾想你小小年纪便已知晓。你摇头伸出二指,说烧香不能心有二意,答得很好,答得很好。


我一听,羞得满脸通红,厚着脸皮说祖师过奖了。


慈眉继续道,后来我伸出五指,意为如何看待“杀盗yín 妄酒”佛门之五戒。我白马寺弟子常是摇手答五戒不可犯,这又是世人之识。杀岂是单指杀生?人为善恶浑沌之体,只有杀去自身之恶,方可为善。盗亦非仅指盗窃别人钱财,取他人之长补己之不足,此也为盗。吾等僧人便是盗佛之法,使己觉行圆满。再说yín ,常人只道辱妇为yín ,却不知yín 亦可做“侵”。许慎言:“yín ,侵yín 随理也”,我佛门弟子,须侵yín 佛法,此侵yín ,意为沉浸。妄者,佛门弟子人人皆知四妄为名利钱情,却不知妄亦有“凡”之意。妄人,意为平凡之人。我们僧人皈依佛门,便需心系凡人,念凡人之苦,思凡人之痛。最后说酒,酒为遮戒,并非性戒,意为饮酒并无过错,若是酒后杀盗yín 妄,便错了。可见,酒非必戒之律,北方冬寒,饮酒可强身暖体,我等虽是僧侣,却也是肉胎。若是强戒五戒,便是自上枷锁,禁锢佛意,大违佛法。不料你能看破五戒,点头说“杀盗yín 妄酒”并非不可。老僧佩服。


我这下不只是脸红,寻思屁股都已经红了。


慈眉又说,后来我手指身后的佛像,代表佛,手指你身后的门外代表外界之魔,手做斩势,意为“佛来佛斩,魔来魔斩”。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我等念佛时,如不离相,便脱不开色和音,便不算真的念佛。禅宗说“佛来佛斩,魔来魔斩”,意为见到美好事物,不可有贪念,见到不喜事物,不可有烦恼。唯独心正不偏,才能离相,念佛便能无相。只是老僧不知你摇手是作何解?


我听他如此解释,想到以为他是想和我用刀比武,早已窘迫至极,一听问我摇手是什么意思,心里更是慌乱,便信口雌黄道:执于无相,已是着相。我摇手的意思便是不要执于此。


慈眉如同洪湖灌顶,睁大了眼睛喃喃自语:一心求着能够无相,便已着了相。


请收藏本站:https://www.aschildrenlibrary.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aschildrenlibrar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