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悍妇的古代生活 > 第141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41章

  悍妇的古代生活

赵琛坐船,走水路,不消五六日,抵达京城。


太监引着赵琛去御花园觐见皇上,永熹帝脱去龙袍,穿家常衣袍,看着随意,赵琛行叩拜大礼,“儿臣拜见父皇。”


“琛儿你回来了,起来吧!”永熹帝面带笑容,此刻更像是个慈父。


“天气好,陪朕在这御花园里走走。”


沿着御花园甬道,赵琛陪着永熹帝赏园子里的景色,边走边聊,永熹帝道;“皇儿,你的那个柳姓女子带来了没有?”


“没有父皇旨意,儿臣不敢带她来。”


永熹帝稍有失望,“若带来朕倒是想见见她,看是什么样的女子,让皇儿如此专情,皇儿看样子是只除了她,别的女子一点都不考虑?你府里的姬妾,陪着你,给你生儿育女,难道她们在你心里没有丝毫分量。”


赵琛敏锐地扑捉到皇上话里透漏出的意思,为了让父皇打消这个念头,赵琛道;“父皇,儿臣自见了柳絮,心无旁骛,不瞒父皇说,儿臣一年前初次见柳絮,自此,对所有女人失去兴趣,立誓非柳絮不娶,若实在不能如愿,儿臣今生决计不会碰别的女人。”


永熹帝微微有点诧异,“皇儿是说,这一年里没有碰府里任何一个姬妾,柳姓女子专宠椒房。”


永熹帝为帝多年,阅人无数,洞察秋毫,赵琛决定不遮遮掩掩,实话实说,求得父皇恩准,于是道:“儿臣并未跟柳絮姑娘有肌肤之情,柳絮姑娘是清白之身,儿臣一年没沾女人。”


永熹帝突然产生兴趣,“听说那个柳姓女子住在王府,难道你们没有失了分寸?”


赵琛老实地道;“没有,柳絮不是轻浮的女子,她不愿意的,儿臣不想勉强,何况她开始并不十分喜欢儿臣,她本来是想嫁给一个书生,后来儿臣坚持,慢慢的她才动了心。”


永熹帝越听越感兴趣,“那你二人为何甥舅相称,不是为了在世人面前遮掩,背地里行苟且之事?”这是永熹帝的心结,行事龌蹉,何谈清白干净。


“当时,柳絮跟姓陆的书生已谈婚论嫁,儿臣纠缠她,她迫于无奈,不敢公开儿臣的身份,怕吓到那个书呆子,假称儿臣是她舅父,那个书呆子信以为真,对儿臣执舅父之礼,我二人就将错就错,柳家没有长辈,柳絮想让儿臣全充作长辈为她主婚,儿臣为了她的幸福,忍痛割爱,出面跟那陆书生的父母商讨儿女亲事,那个姓陆的书生,实心实意想娶柳絮做妻室,怎奈他父母嫌弃柳家家贫,婚事告吹。”


赵琛说到这里,瞅瞅父皇脸色,惭愧地道:“儿臣荒唐,不是故意,但是我二人甥舅关系已公开,无法改口。”


永熹帝正听得感兴趣,忙道;“接着说下去,柳姑娘的婚事不成,是不是你从中捣鬼?”看来永熹帝迫切想知道二人的发展。


赵琛唇角扬起优美的弧度,“这桩婚事,儿臣不是起主要作用,是那陆家父母嫌贫爱富,儿臣就是让这家人的嘴脸,暴露得充分,让柳絮看清楚,这样的人家不能嫁进去。”


“后来怎么样了?你二人就到一起了。”永熹帝迫切地问。


“陆书生的婚事,总算吹了,柳絮对儿臣却没有一点心思,她知道儿臣有妻室儿女,对儿臣很抗拒,儿臣动了小心思,柳絮姑娘已及笄,不乏想要娶她的人,万一那一日又冒出来一个陆书生,婚娶,儿臣不甘心,实在放不下她,为了稳妥起见,儿臣逼着她住进王爷,以甥舅关系昭示王府众人。”


永熹帝怀疑地问;“近水楼台,你就没有动过一点心思,没有碰过她?你二人青春年少,没有越界?”


赵琛讪笑,“儿臣是男人,怎么能没动过一点心思,当时,儿臣对王妃说身体出了毛病,不能人事,陈氏信以为真,日日命人给儿臣炖补药,儿臣的日子水深火热,儿臣自己苦却不敢冒犯她,柳絮性情刚烈,儿臣想她自己愿意,勉强得到终究没有什么趣味。”


“后来朕不是答应封她为侧妃,你们可以正大光明在一起,是她不愿意?她这么计较名分,朕怀疑她是否真爱你?”永熹帝理解不了一介贫民女子放着侧妃位不动心。


“不给人做妾,是她的底线,儿臣不能触碰,也是儿臣太在乎她,不忍让她有一丝一毫的受委屈。”赵琛说出心里话。


永熹帝突然生出些许遗憾,这二人若这样分开,太可惜了。


“皇儿,你知罪吗?你三番五次为个女人忤逆父皇,你眼睛只有这个女人,还有父皇吗?你的孝道呢?”


永熹帝这话说得颇重,赵琛当即跪倒在地,叩头,惭愧地低声道;“儿臣该死,父皇对儿臣恩宠有加,儿臣不孝,忤逆父皇,请父皇治儿臣不孝之罪。”


“起来吧!朕没说要治你的罪,朕也曾年轻过,朕是九五之尊,也是男人,朕能明白。”永熹帝语气和缓,硬拆散二人心中不忍,举棋不定,极想成全儿子,但已答应太后,又试探地问;“皇儿,你的侧妃虞氏已给你生子,你难道一点没为她mǔ_zǐ 的前途着想,忍心你唯一的儿子顶着庶子的名分?”


“儿臣也不是嫡子,父皇不是对儿臣的宠爱没少一分,儿臣没觉得庶子低人一等,相反,儿臣从小没有先天优越感,比旁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永熹帝望着儿子,赵琛相貌堂堂,在所有皇子中,文韬武略最为出色,可惜不是嫡子,生母出身不高。


“容朕想想。”


赵琛出宫,回到在京城的梁王府邸,欧阳先生和范先生同行,三人计议。


范先生道;“为今之计,皇上犹豫不决,能影响皇上的只有皇上身边亲信之人,皇上平常除了上朝,接触的唯有后宫嫔妃,王爷可在得宠的妃嫔身上下工夫。”


“宫中妃嫔,最得宠的乃是新进秀女汪美人,王爷投其所好,送些金银珠玉,她们自会替王爷说话。”


欧阳先生道;“册妃,通过户部,顾普代户部尚书之职,他一人能说上话,王爷可走顾普的门路。”


稍顿,欧阳先生接着道;“王爷私下里接触朝中大臣不妥,还是在下替王爷出面,游说顾普。”


“顾普是老滑头,欧阳先生跟他说话需十分注意。”范先生嘱咐道。


尚书府


顾普听梁王幕僚欧阳先生求见,就知来者是何意,以礼相待,请入书房,二人书房关门谈了半个时辰,欧阳先生告辞走了。


顾普回到内宅,顾夫人问:“方才听下人说,府里来了客人。”


顾普道:“梁王府的人,梁王要把一柳姓民女册封王妃,求我在圣上面前为其说话。”


顾夫人道;“梁王妃位炙手可热,妾身听说京城有几家勋贵筹谋把女儿嫁进王府,梁王封地江南富庶,梁王目前膝下尚无嫡子,这是一桩令京城待字闺中名媛眼红的亲事,老爷替梁王说话,势必要得罪人。”


顾普解开领口扣子,不知是天热还是跟欧阳先生谈话自己过于谨慎,紧张所致。


顾夫人赶紧取过折扇,替老爷扇风,顾普又端起盖盅,喝了几口温热的茶水,汗出来,方觉凉快些,看屋里无人,凑近夫人小声道:“现在朝堂局势不明朗,需小心谨慎,左右逢源,谁都不能得罪,看似没有可能立为太子的,机缘巧合,坐上龙椅的,历朝历代不少,靠天时地利人和。”


顾夫人道:“老爷的意思,是替梁王办事,得罪了虞家,老爷三思。”


顾普心有成竹,“我能明着说支持梁王吗?”


顾夫人相信自家老爷,说话滴水不漏,放心不问了。


下朝,顾普留下,永熹帝问;“朕有意册封虞侧妃为梁王正妃,可是梁王不愿意,朕这两日为这事,好生为难,爱卿的意思是?”


顾普早想好说辞,佯作思考一番,道;“虞侧妃之父,握有兵权,虞氏女正妃位,梁王如虎添翼,必遭众皇子忌惮,不管哪位皇子继承皇位,必视为一种威胁,不利于梁王。”


永熹帝暗想,朕怎么没想到这一层,皇子权势过重,不是个好事。


这厢,赵琛通过内廷太监送珠宝给汪美人,汪美人抚摸着江南出产的丝绸,比宫织的花色尚好一些,最珍贵的是一件雪白狐裘,没有一根杂毛,毛色柔亮,骄吟地道:“梁王突然给我一个小小美人送这么重的礼,是有事相求吗?”


太监吴顺看汪美人喜欢,自己收了梁王的好处,趁机进言道:“主子不愧是主子,一下便猜到了,梁王可不是有事求到主子,要说不是什么军国大事,梁王相中一个民女,想要册封为正妃,皇上这两日正犹豫,皇上有意把梁王府侧妃扶正,梁王知道主子得宠于皇上,求主子替美言几句。”


“就是这事,既然梁王看得起我,我就在皇上跟前帮衬他几句,成不成,梁王别怨我。”汪美人听不是什么朝堂大事,满口答应下来,话不敢说得太满,万一皇上另有打算。


永熹帝是夜临幸汪美人,老当益壮,一展雄风,永熹帝已过知命年,新入宫的秀女,都是碧玉年华,从年轻秀女身上让永熹帝感到宝刀不老。


永熹帝搂着汪美人,汪美人娇滴滴呢喃,“皇上,听说宫里又有喜事了?”


永熹帝摸着她滑嫩肌肤,“爱妃听到有什么喜事,朕怎么不知道。”


汪美人贴着皇上,吴侬软语,“婢妾听说梁王选继妃,这可不是宫里一大喜事。”


永熹帝的手指在她光滑的后背摩挲,“提起这件事,让朕左右为难。”


永熹帝把梁王和柳絮的事说给汪美人听,汪美人故意大惊小怪道;“梁王真是痴情,他二人真是羡煞旁人,这么好的一对,皇上该成全他们,不能棒打鸳鸯。”


“太后那边朕已答应,君王一言九鼎。”永熹帝甚是为难。


汪美人心思活络,后宫三千佳丽,脱颖而出,她反应机敏,当下拿定主意,为皇上排忧解难,又帮了梁王,便道;“婢妾倒有个主意,梁王自己去求太后,让太后做个顺水人情。”


永熹帝拍拍她裸背,“好,还是朕的爱妃聪明。”


请收藏本站:https://www.aschildrenlibrary.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aschildrenlibrar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