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我的公公叫康熙 > 第七百零八章 恩典(第三更求月票)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七百零八章 恩典(第三更求月票)

  我的公公叫康熙

翊坤宫,次殿。


牌局已经散了。


宜妃歪在炕上,手中拿着一副骰子,在那里扔着玩。


等到总管太监进来传话,宜妃才坐起身。


听了以后,她点点头,对佩兰吩咐道:“去后头问一声,贵人跟庶妃要不要炭,要的话,打发人明天一道领了……”


佩兰应了,道:“那正殿这边?”


宜妃道:“自然也要,这不是老九发话了么?我这额娘怎么也要给打个样儿……”


少一时,佩兰传完话回来,道:“贵人跟庶妃都说了要,配殿确实更阴凉了些。”


正殿跟后殿还罢了,坐北朝南,冬暖夏凉。


东西配殿,冬不暖、夏不凉,很遭罪。


尤其是每年地龙开始之前,屋子里阴冷阴冷的。


“九爷仔细,旁人也想不到这个·”


佩兰赞道。


宜妃轻哼道:“谁晓得又闹什么妖?压根就不是那仔细的人,就算疼媳妇,也不必这样张罗的满宫惊动,指定憋着什么坏水儿。”


要没有其他原由,舒舒也会拦着,本不是张扬的性子。


乾清宫里,是最后得到消息的。


因为内务府的供应,是按例。


从的是后宫的例,从太后一直到寻常宫女子。


乾清宫的炭是没有例的。


暖阁里冬天会放着两个四尺多高的熏炉,日夜不熄,使得屋子里温暖如春。


康熙知晓此事,也没有说什么。


毕竟内务府的总账没有变化,每年木炭采购的总数不变。


只是那份例内余炭剩下的折银。


“胡闹!不知人间疾苦!”


正好马齐这涸皇子师在,康熙忍不住抱怨道:“他自己手头宽裕,就以为旁人都是富的?也不多想想……”


这个规矩施行,肯定又有日子窘迫的后宫小主要生抗了。


可是庶妃们年轻体弱的,到时候为了省几斤木炭生病了,反而得不偿失。


马齐躬身道:“九爷心善,只是年岁小,思量得不够周全。”


康熙虽不满这一条,可是也没有想着叫九阿哥修改。


九阿哥这一年在内务府,虽闹腾了好几回,做了不少事,可是并没有修改过内务府原有的规矩。


这是第一次,也是立威的时候。


虽有不足,可是也不必全盘否定。


朝令夕改,会折损他这个内务府总管的威严。


只是有时候,好心未必就能办好事。


除了马齐,礼部满尚书佛伦跟汉尚书张英也在。


大臣病故,虽无辍朝之例,可阿兰泰毕竟是在任上薨的,且办事敬谨,今日特停办事一日。


康熙看着两位礼部尚书道:“着马武同内大臣一员、侍卫十员,往奠茶酒;赐鞍马四匹,银两千两;至发引时,直郡王胤褪、七贝勒胤祜,乾清宫侍卫十员、并五班侍卫往送”


一条一条,都是恩典。


尤其是马武同内大臣奠茶酒,这是代圣驾亲临。


最后,康熙道:“礼部拟谥号呈上来。”


两人躬身应了。


康熙也没有心思再说其他,摆摆手,叫人跪安了。


生老病死,都是不可阻挡之事。


康熙初年的大臣还罢,都年高体迈,到了终老之时;可像阿兰泰这样康熙十几年才提拔起来的臣子,也开始谢世。


康熙心中叹了口气。


好像时间过得越来越快。


还清楚记得过年的情形,结果这就又到年底。


他想到了宁寿宫的太后,今年已经五十九,又想起了公主别院的大长公主,已经六十八。


大长公主在宫里歇这几日,康熙曾打发太医去请了脉。


脉象并不好。


大长公主老了。


五脏六腑都是毛病。


尤其是气疾,很是严重。


这会使得她时常夜不安枕。


这是宿疾,不好调理,太医下了润肺跟安眠的方子,不过效果微弱。


既是不想处理国政,康熙就吩咐魏珠翻出了巴林部太福晋的折子。


罢了。


早日敲定此事,也让大长公主宽怀。


康熙就提笔,在太福晋的折子上写了几笔。


随即,他让魏珠拿了两张新的圣旨,提笔写了赐婚旨意,只是在底下落款的时候撂下笔。


既是说今日特停办事一例,那还是明天派人传旨。


木。


次日,魏珠拿着圣旨去了大长公主所在的别院。


大长公主与荣宪公主代巴林郡王的同母弟三台吉接了指婚的旨意。


请收藏本站:https://www.aschildrenlibrary.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aschildrenlibrar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