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捡漏 > 2576 异变突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2576 异变突生

  捡漏

虽然书匣上面并没有贴纸标注,但金锋却认得这个金漆嵌螺钿。


石渠宝笈里边的上上等的珍贵臻品就是用的金漆嵌螺钿书匣装藏。


跟其他书匣不一样,这个金漆嵌螺钿的书匣是从平面上直接抽出来的。在周围的缝隙中还打了封蜡凸显出他的极为贵重。


封蜡去掉,缓缓抽开隔板,一股樟木的清香便自扑面而来。


映入眼帘是一个以缂丝为包首的手卷。


在手绢上有用蓝色丝线以缂丝手法织出的几个楷书字体。


“御题王献之舍内帖。”


“上等!”


手卷中的绦带有八宝图案,精美绝伦。


看到这几个字,金锋只感觉全身的气力都被抽空了一般,眼前径自出现了一重幻影。


深吸一口气,金锋轻轻拆开跟三秋杯上那四只飞舞蝴蝶相似的缂丝蝴蝶结。轻柔缓慢的将缂丝手卷中的轴头抽了出来。


不出自己所料,轴头是和田白玉所做。在石渠宝笈中凡是有乾隆御题的书画都是用的玉质轴头。


浅米色花绫团龙纹裱边,原有的绢首包边已经遗失。


缓缓开卷一点一点打开。


原有的引首手工描金花笺也已经不见,只有不过两尺长画心中的几行字。


“白:承舍内分连近豫遂就,难以喻痛济理。献之白。”


这,就是王献之的舍内帖。


真迹!


镇国级无价之宝。


价格远超三秋杯。


舍内帖首刻于《淳化阁帖》,曾入宣和内府也就是宋微宗的宫廷御藏的《宣和书谱》!


这是小六子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收的。至于出自哪儿,是个人都明白。


1925年溥仪已经被赶出了紫禁城搬到了津卫城的张园居住,就在前一年孙先生也在这里住了一段时间。


而张园的主人就是溥仪的故臣张彪。黎元洪曾经七次让张彪出任天楚省军*都督,都被他无情拒绝。


两年后,小六子跟溥仪在张园见面,两个年轻的俊杰第一次见到对方。


那时候小六子正是风光得意的戍卫总督,而溥仪则是落魄无比的末代君王。


那一次见面小六子先给溥仪三跪九叩,完了再义正言辞告诉溥仪别再做那复辟的春秋大梦。


也就是在第二年,神州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大事。


孙殿英把乾隆的皇陵给猖了。


在张园居住的溥仪疯了!


没多久,舍内帖就出现在了小六子的手中。


很明显,舍内帖就是乾隆陵墓里边出来的。


再后来小六子丢了东北,奉天博物馆被东瀛狗和汉奸们哄抢一空。舍内帖随之不知去向。只能由现存的墨迹影印件睹其形迹,追怀风采。


手捧舍内帖,金锋涌起阵阵的颤栗,头皮传来一股又一股的酥麻。右手也探在虚空中不断的临摹着帖子的笔法。


王献之传世手书有不少,什么中秋帖、洛神赋、送梨帖、忽动帖。但唯一公认的真迹也就一幅鸭头丸帖。


那也是赵构和柯九思盖过章题个跋认定的无上真品。


而这一幅舍内帖可是宋微宗认定的真品。真的不能再真的真品。


王献之的笔法那是一如既往的一气通贯。笔画劲利灵动,风神散逸。而笔锋却是牵丝而做,一个字刚刚要写完的时候,唰的下就收笔,跟着又借着收笔的劲道再起下一个字。


那种感觉就像是一个最娴熟的拉面师傅,手里一甩,一根拉面就过去而下一根已经到了手里。


更像是一个神枪手,刚刚抠出第一枪的瞬间,枪口已经对着了下一个目标击发。


这就是牵丝手笔。


只有经过千锤百炼才能做到这样的挥洒自如一气通贯。


看完了笔锋笔意,接着再看纸张和题跋。


这个书帖很让金锋喜欢。因为他没有令人讨厌的引首和拖尾。也没了盖印逼王乾隆的几十个大印。


在他的左边只有五个印戳。第一个是宋微宗宣和,第二个是石渠宝笈,第三个是米芾……


《舍内帖》那是小六子收藏中最为珍贵的镇国之宝之一。除了舍内帖之外,还有王羲之的临本十雪贴和颜真卿的真迹告皇贴。


之所以金锋敢肯定这三幅手书书帖都在在这里。


舍内帖、三秋杯到手,剩下的告皇贴和十雪贴同样也在这个箱子里。


心满意足却是意犹未尽将舍内帖收好装回书匣,轻吁一口气。再拿起其他两个书匣,金锋的脸上露出一抹久违不见爽朗笑容。


请收藏本站:https://www.aschildrenlibrary.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aschildrenlibrar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