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捡漏 > 0412 一把二十万刀
字体:      护眼 关灯

0412 一把二十万刀

  捡漏

传说当年石达开在某处埋好瑰宝后,为了便利日后寻觅,特意命人在附近的山崖上凿了“太平山”三个大字。


而在水库的斜对面,就是太平山!


现如今太平山三个大字已被大家发现,但是石达开所埋藏金银的详细地址仍然令人无处寻觅。


还有当地老一辈们留下的口口相传的传说,当年石达开路经紫打地的时候,他的妃子难产而死,石达开找了口棺材埋葬了他的妃子。


但后来,人们却发现他的妃子的尸体被抛尸荒野。


还有传说,石达开故意将他的妻妾杀死,做了六口棺材,用来装妻妾的尸体。其实是用来装宝藏。


清朝名将牛树梅在大渡河边生擒了石达开,也曾严刑逼供让石达开交代其宝藏的下落,却是一无所获。


时光荏苒,到了一百年多年后,本省大军阀刘湘得到了藏宝图,命人开挖,结果被制止。


而后,时间顺延,这里在原有的山塘兴建起水库。


那一年,在兴建水库的过程中,挖出了两口棺材,当时本地胆小的吓得掉头就跑。


胆子大的村民们则一哄而上,大叫着见棺发财,将这些东西全部拿了个干净。


那时候这里交通不便、消息闭塞,村民们又什么都不懂,这事也就这么过去了。


这些事都是金锋在前面两天卖东西的时候打听到的,根据本地的地方志和一系列资料,最终确定了宝藏的地点。


时隔一百多年,任谁都不猜不到宝藏还剩下多少。


在第二天的深夜,憨娃立了大功,在水库的西边摸到了一块石条子。


金锋潜游过去,伸手一摸,便知道就是这里了。


那是一根足有一米五长、宽一尺的大石条,石料采用的是本地的青石。


晚上不敢开灯,只能靠手摸。


潜在水中,金锋从上到下,摸索几分钟,心里有了计较。


这是一个用数十根大石条堆砌起来的密封通道,在石条间的缝隙间还残留着糯米和石灰的残留物。


糯米加石灰,那是清代时期砌墙所必须要用的灰浆。


摸到这些残留物,金锋已然兴奋起来,也明白了为什么宝藏会藏在水下的原因。


当年石达开把宝藏藏在这里,随着水库的建设成功,水库的水位上涨,就把这个地方淹没在了水下。


这跟吴王夫差父亲阖闾的墓地是一样的,也是葬在水下。


这些石条在经过漫长的百年多岁月之后,跟周围的山体树木已经合为一体,在修建水库的时候并没有被人发现。


后面浸泡在水里五十多年,石条这才逐一的显现出来。


当下就着深夜的夜色掩护,合三人之力撬开了这些石条。


因为年深日久,这些石条的灰浆已经松动,撬动起来用不了多大的力气。


石条封堵的通道在水下四米,这个深度对于捞尸匠的六叔和憨哥来说,毫无压力。


而金锋的潜水能力也令六叔和憨哥惊为天人。


一个小时后,石条被撬掉一半,水下水电一朝,幽黑深邃的通道露了出来。


跟着潜游进去,窜过不足十米的通道,灯光照射过去,三个人勃然变色,亡魂皆冒。


六口黑黑的棺材静静的平躺在山洞之中,恐怖到了极点。


片刻之后,三个人陆续上岸。


六叔和憨哥合力抬着一个清朝票号通用的包铜皮大箱子,金锋则拎着一个涉水包。


包铜皮的大箱子是清朝大票号、也就是银号专门用来装卸运输银两的专用箱子。


这种箱子是桐木特制的,又经过了桐油的浸泡,防水防火是最基本的功能。


时隔一百多年,箱子虽然被水浸泡了,但依然牢固如初。


箱子外面的铜锁已经锈死,光是这把铜锁现在都能卖几千块钱。


暴力破开铜锁之后,撬开箱子,矿灯的照射下,珠光宝气豁然闪烁升腾,刺瞎双眼。


当天晚上,一共搬了十六个大箱子出来。


这些箱子都是放在棺材当中的,有些棺材已经散架,有的还坚挺顽强的伫立着。


装金银珠宝的箱子都很大,长足有一米,宽度和高度都有六十公分,箱子里的装的大都是金器银器、银元宝、珠宝首饰。


还有几个十九世纪的八音盒、小钟表和怀表。


剩下的都是些武器。


请收藏本站:https://www.aschildrenlibrary.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aschildrenlibrar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