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盛世天骄 > 第443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43节

  盛世天骄

“袁大人客气了,请坐。”袁家主虽被皇上冷落,职务被革,但他的身份地位摆在那里,大理寺卿秦大人根本不敢受袁大人的礼,避了一下,便请袁家主坐下。


不知是有意还是什么,袁大人在楚九歌对面坐了下来,一双眼看着楚九歌,眼中尽是阴毒与狠厉。


见楚九歌半点不惧,竟然还对着他笑,袁大人顿时怒了:“楚九歌,与我袁家为敌,无疑是蜉蝣撼树。袁家传承数百年,不是你一个孤女能抗衡的。”


一介孤女屡次坏他好事,现在竟然敢嘲弄他,简直是找死。


“蜉蝣撼树?袁大人太高看袁家了,也太小看我了。”楚九歌将手中的茶杯放下,双手交叠,随意放在膝盖上,从容而自信。


不管袁家是不是大树,她只知道走到这一步,袁家输定了。


输在自以为是,输在狂妄自大上。


袁家自以为明了圣心 揣摩到了圣意,想做皇上手中的刀砍向北王,却忘了圣心易变,却忘了皇上从来不缺刀。


皇上确实想利用江南水灾的事,对付北王、迁制王家,但在性命面前,这些都得排在后面。


袁家主不仅在她这里失算了,在皇上那里也失算了。


“大言不惭,区区一个孤女也敢在我面前放大话。我袁家为国为民分忧的时候,你们楚家还不知在哪里。”袁家主高冷的哼了一声,衣袖一甩,转而对大理寺卿秦大人道:“秦大人,这大理寺卿的椅子什么时候这么不值钱了,什么人都能在大理寺坐下。”


袁大人说话时,特意看了楚九歌一眼,摆明是在指楚九歌不够格。


被人当众打脸,又不用再示弱,楚九歌自然不会继续怂。她似笑非笑的看着袁大人:“大理寺卿的椅子,北王妃不能坐吗?”


“北王妃?你?”袁大人嘲讽出声,说到一半突然顿住。


他想起来了,北王那个混世魔王,不按理出牌的家伙在衙门登记了婚书,楚九歌与北王在律法上确实是夫妻。


“我还活着,除了我,谁还有资格自称北王妃?袁大人的官职被革了,见了我这超品王妃,是不是要见礼?”楚九歌冷冷地看着袁大人,带着三分轻蔑、七分不屑。


“你,你……”袁大人气得快要吐血,指着楚九歌,你了半天也你不出一句话。


“世家的教养,就是拿手指着人,袁大人真是好教养。”楚九歌嘲讽了一声,不给袁大人辩驳的机会,扭头对秦大人道:“秦大人,审案吧。”


王梓钰还等着她去医治,她真没有时间浪费在公堂上。


“下官这就开始审案。”秦大人暗叹一声倒霉。


一个超品的北王妃,一个曾为宰相的世家之主。就算这两人都不被帝王所喜,但也不是他一个三品小官能得罪的。


幸亏皇上表明了态度,任由这两人斗法,不然他真是不知要如何是好。


“咳咳……”大理寺卿轻叫咳一声,问道:“袁大人,数月前进京状告楚……北王妃治水不利,致使水淹良田的人,与你是什么关系?”


“他们都是我袁家庄子上的佃农。”袁大人一脸不耐烦的道。


“他们是江南本地人,还是外地人?”秦大人又问。


“当然是本地人。”袁大人更不耐烦了,不等秦大人再问,就不快的道:“这种问题还需要本官亲至?”


“袁大人,这是审案的流程,该问的下官都要问清楚,袁大人能回答的都要回答,并且要为你的回答负责。”秦大人并不受袁大人影响,一脸严肃的道。


袁大人虽有不快,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只能故作姿态的哼一声,将此事带过。


“那些佃农,是袁家新增的佃农,还是世代都为袁家的佃农?”秦大人继续问道,都是一些很简单的问题,但秦大人却不厌其烦,问得十分仔细,袁大人虽有不快,但还是耐着性子一一回答。


一连问了十几个问题,秦大人突然问道:“袁大人,你如何证明,那些佃农世代为袁家的佃家?”


“这有什么要证明的?他们是不是我袁家的佃农,我袁家还不清楚吗?”袁大人不以为然的道。


秦大人没人追问,只继续道:“袁大人,你如何证明,他们都是小安山的人?”小安山就是江南去年唯一受灾的小山村,那个村子大半的田都在袁家手里。


“他们本身就是小安山的人,要如何证明?”袁大人察觉到秦大人的问题不对,当下冷笑。


秦大人只当没有听道,一脸严肃的道:“也就是说,袁大人你没有办法证明,他们是袁家佃农,也没有办法证明他们是小安山的人?”


“谁说本官无法证明!他们就是小安山的人,本官能为他们背书。”袁大人这才察觉,他好像掉进了秦大人的陷阱,当即脸色一沉,怒喝。


“袁大人,审案是要看证据的,光凭你嘴上说是无用的。”秦大人半点不受袁大人的怒火影响,他不温不火的道:“袁大人,你说那些状告北王妃的男人,是你袁家的佃农,是小安山的人,结果你却无法证明他们的身份,这就没有办法告了。”


“他们有路引!路引足已证明他们的身份。如若事先没有核实身份,你们大理寺会接状纸吗?秦大人,假公济私可是大罪,你可别忘了自己的身份。”袁大人冷静下来,却又想不明白了?


秦大人,一再要他确认那几个佃农的身份,到底是何用意?


第784章 没脸,玩一笔大的


那几个佃农的身份很容易查,秦大人要偏帮楚九歌,拿那几个人的身份说事,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而很快,袁大人就明白,秦大人为何拿那几个佃农的身份说事了。


秦大人说:“袁大人,小安县衙发生了一起火灾,所有的文书、身份证明全部被烧了,没有人能证明他们拿到的路引就是他们的。北王妃状告袁大人你指使仆人,捏造身份、假造证据诬告她。”


“你,你说什么?小安县衙发了火灾,文书全部被烧毁?”袁大人猛地站了起来,不敢置信的大喊。


楚九歌她怎么敢?


像是嫌给袁大人的打击还不够一般,秦大人又道:“是的,衙门文书被毁。官差为了进一步证实那些人的身份,派人去小安山查问。小安山的里长说,他们村子里的村民没有外出。对了,袁大人,小安山的良田是被水淹了不错,但村民说他们并没有受水灾,田地里的水是他们引进去的,目的是为了在稻田里养鱼。还说,他们每年都是如此做的,在田地里养鱼,此法不仅能让稻谷增产,还能将鱼养肥,一举两得。”


“小安山的村民都在?一个不少?”袁大人飞快的,从秦大人的话中抽出重点。


这怎么可能?


他虽然是陷害楚九歌,但人证、物证都是“真”的,查不到一点毛病。


请收藏本站:https://www.aschildrenlibrary.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aschildrenlibrar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