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继皇后也妖娆 > 章节3
字体:      护眼 关灯

章节3

  继皇后也妖娆

她虽然历史不精,但清史还是知道一些的,用小堂哥的话说,乾隆就是一彻头彻尾的“啃老族”,同样是大笔花销父辈和爷辈留下的海量财富,汉武帝好歹把钱花在了消除外患上(好歹为后世留下了个相对和平的经济建设环境),而乾隆则把绝大多数钱都花在个人上了,而且不仅是他个人,连他的亲信和身边很多官员都跟着,让他爸爸雍正用心良苦整治贪腐的成果付诸东流。


所谓的乾隆盛世无非就是康熙和雍正两朝励精图治留下的政治成果,要知道一些长效的施政其政治效果往往要在后世子孙中才能显现,而乾隆的,其效果也是长效的,那就是掏空了国库,使大清朝走向了难以挽回的衰败之路。他花销掉的钱之多,以至于他的孙子道光虽然以身作则地节省,甚至换来了史上最节俭抠门皇帝的称号,也难以挽救国库空虚这个事实。因此有人戏称,道光,道光,到他这儿钱就用光了!


乾隆这人还好大喜功,称自己是“十全老人”,意思是这辈子打了十个令他十分满意的大胜仗,其实多数就是以泱泱大国的实力去打人家的几个部落或叛乱的乌合之众而已,当然了,某些胜仗的历史意义还是很大的,不过以双方的实力悬殊要打败仗也挺难的。如果稍微强一点的,他就打不过了,比如对缅甸和安南,他就打了大败仗,人员和辎重损失极其惨重,最后人家打得烦了,想想还是给你大清朝进贡点东西、拍拍你的马屁、息事宁人得了,就这样,他仍然很厚颜无耻地把这两次战役列到他的十全武功里!


若非他闭关锁国,大清国的灭亡也轮不到慈禧才承担,什么美女祸国,都是因为男人无能!


他最大‘成就’应该在艺术上,就拿写诗来说吧,别人写诗是有感而发,他写诗是当日记写,每天写个三、四首,一生创作诗歌43000首,数量上直追整个唐朝留下的50000首唐诗,可以如此之巨的数量,其中竟拿不出几首上得了台面的,最后竟然连个“诗人”的名号都没捞到。再说其文物鉴赏,其实要说到文物鉴赏,历史上的皇帝们多少都有一定的眼光,毕竟接触到的真品多嘛。可这乾隆就不同,在这方面对自己尤为自信,很多经他手的文物都被他‘喀’的一声,盖上他的大红戳,其对文物整体美感的破坏程度和现在许多人喜欢在文物上刻的“某某到此一游”类同。最可笑的是,《富春山居图》的仿品,乾隆居然钤上章说这是真的,而真的呢,乾隆却一口咬定是假的,别人给他指出,他还打死不承认,典型的死要面子不要脸!


不过被他盖上大红戳的仿品《富春山居图》也值钱,因为就算是仿品,也是乾隆年间的仿品,就是皇上穿过的臭袜子,到了现代,也是文物、也值钱!


说起他在文化上的“功绩”,更是令人吐血。其为后世所“称道”的《四库全书》工程,名为文化盛事,实为文化浩劫;名为“编书”,实为“毁书”。打着修书的名号,其实是为了禁毁对清朝统治不利的言论和书籍,据统计,《四库全书》修编工程中所焚毁的书籍竟达70多万部,和所收录的书籍的数字相当!


综上所述,言而总之,总而言之,乾隆虽然有点文化、有点小聪明,可也多数都是其长辈教育的功劳,其本身的平庸是这么点文化和小聪明难以掩盖的。老百姓对乾隆的喜闻乐道,无非就是因为他的“风流倜傥”(废话!那么多钱花下去,想不“风流倜傥”都难)。


其实他最为世人乐道的是他的风流韵事,正史上的皇后富察氏,皇贵妃高氏、令妃魏氏、容妃和卓氏、野史上,就更不用说了,贵如小舅子的老婆瓜尔佳氏,贱若秦淮河的莺莺燕燕,中间还有六下江南州府送的江南才女、扬州瘦马……数不胜数,她倒好,这么多人不穿,倒穿成了那下场最惨的废后那拉氏,真是悲催。


若是一般的穿越,她还能感慨唏嘘一番,可这摸样根本就是自己的嘛,爷爷是无神论者,奶奶却是信佛的,这前世今生之说,她以前是不信的,现在却是信了。


难道是因为她这世过的太惨,所以老天让她重生回来改变命格?好吧,她玄幻了一把!


只是怎么改变?据婚!除非她不想活了,若有幸穿回去也就罢了,若回不去,她就是孤魂野鬼了,对于冥界,她一无所知,所以,还是先当好人先,聂小倩是美,只是她对黑山老妖无感,对呆子书生更无感。


暴病,她差点都嗝屁了,可结果呢?依旧改不了生是皇家人,死是皇家魂的命运,生染恶疾,或许能被退婚,但这是大清,皇权至上男尊女卑的朝代,被皇家退婚,别家谁敢娶?终身不嫁,在现代还能混个单身贵族逍遥一世,在这儿,除非削发为尼,青灯古佛一生,否则即使不被唾沫星子淹死,也会连累父母兄弟族里亲人的。


当然,她才来几日,对于现在的家人还没到为家族而战为利益而生的地步,也不怕带累他们,只是那样,苦的还是自己,她从来都不是委屈自个的人,吃喝玩乐不是最好,也要顶好,看人脸色过活,憋憋屈屈地过一辈子,她是不干的。


所以,她要尽快适应古代的生活,并准备待嫁,只是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苦恼的。


“格格,早膳送过来了,现在要用吗?”着粉色旗装画着桃面妆的丫鬟进来问道。


“哦,好的,”喜宝懒洋洋地说,丫鬟走过来,扶着她向外间走去,圆桌旁,一中年妇女正和一穿蓝色旗装的丫鬟正将两碟小菜,四碟小炒,一盘小馒头和一碗碧粳粥从食盒中拿出,小心地摆在圆桌上。


粉衣丫鬟叫梅香,跟她一般大,今年十六,蓝衣丫鬟叫清荷,小她一岁,今年十五,都是她的贴身丫鬟,前者稳重,是打理内务好手,后者活泼,为她解闷,助她了解了不少想知道的内情,中年妇女姓容,是她的奶娘,唤容嬷嬷,三人都是家生子,对她是忠心的,尤其容嬷嬷,自小自个就是她带大的,感情深着呢!


“嬷嬷,你们吃过了吗?没吃的话就将菜分出两份,一份你们拿去吃,”喜宝只扫了一眼饭菜的卖相,就没了胃口。


清朝,主子赏赐下人饭菜是常有的事,只是多数时候都是自己吃过之后再赏,像她这般,还是鲜少,第一次时,重规矩的容嬷嬷说:姑娘,这不合规矩。


请收藏本站:https://www.aschildrenlibrary.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aschildrenlibrar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