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三国求生手册 > 第529章 劝说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29章 劝说

  三国求生手册

在泉州城停留了半个月,袁熙接连两次来信求援后,颜良终于决定启程开拔。


被颜良指派留守泉州的是中山郡兵的八百步卒,以及元氏本营的四百步卒。


仅仅靠这一千二百人固然并不足以守住泉州城,但眼下城中士庶已经被颜良捏合到了一起,每天都有大量青壮在天津港工地上进行建设,若遇敌情,拉回城头便能守城,不虞颜良大军走后的后路安全。


在渔阳之战结束后,中山郡兵的八百人也要随大部队返回中山,元氏本营的这些兵马却会留下来继续保障天津港的建设。


眼下在渔阳郡,鲜于辅自顾不暇,田豫、商宇等人犹豫不决,所以防务方面不需要格外操心。


政务方面则交给了代理泉州令的徐庶,主要的任务还是天津港的建设。


颜良在离开之前,召来徐庶说道:“元直,留你暂署泉州只是权宜之计,以你的才具,区区泉州显然埋没了。”


泉州令好歹也是千石令,执掌一方举足轻重,这对于半年之前还在襄阳瞎胡混的寒门子弟徐庶而言几乎是要仰视的目标。


如今徐庶能够暂署泉州令,心里已经十分满意,却没想到颜良对他的评价竟如此之高。


徐庶略显得激动地应道:“承蒙将军高看,在下自当努力照应好泉州,建好天津港。”


颜良点点头,说道:“我幕下没几个人熟悉航运,这次就辛苦你了,等渔阳事毕,我定寻人替换你下来。”


出发的时候,泉州满城百姓几乎都自发地来到城外为大军送行。


讨逆营将士来到泉州后,除开一开始在城内安稳局势,之后就撤到城外扎营。


他们军纪严明,非但没有骚扰百姓,反倒还帮助百姓建设因为战火损失的屋舍,很是博得了百姓们的称赞。


见这样一支不扰民的好兵要离开,百姓们都带着不少瓜果点心,强行塞到将士们的怀中。


不少百姓们感叹道:“若天下间的兵马都如度辽将军麾下一般,百姓们就有好日子过咯!”


就在百姓们的欢送下,讨逆营将士踏上了新的征程。


这一次幽州之战,虽然转战于上谷与渔阳,跋涉近两千里,但几场战斗都是一打就结束,并没有陷入长时间的苦战。


每一次战后都获得了充足的休息调整时间,所以眼下将士们的状态十分好,个个都斗志昂扬。


从泉州到渔阳大约三百里路,中间要经过雍奴、潞县、安乐或者狐奴。


因为步骑同时前进,且带着不少攻城器械,故而大军行进的速度并不太快。


大约半天后,来到了八十里外的雍奴城。


雍奴是田豫的老家,但因为地处南边,并没有潞县重要,故而田豫只是派手下商宇镇守,自己屯兵潞县与渔阳相呼应。


在颜良大军停留在泉州的这段时间里,公孙寿得了颜良的授意,多次与田豫、商宇书信往来,甚至还亲自走了一趟雍奴与商宇相会。


商宇从内心里是极度不愿与颜良为敌,然而碍于田豫的情分,不得不与田豫站在一个阵线上。


但他也存了为自己留一条后路的心思,从没拒绝过与公孙寿往来,甚至好几次在田豫与公孙寿之间传递书信。


当颜良的大军来到雍奴城外时,公孙寿又来到城外报名求见。


商宇早就站在城头,眼睁睁看着城下一列列队伍整肃的大军从城池边上绕过。


每个新加入讨逆营的士卒第一门训练项目便是队列,只有能排好队列做到前进后退左右转向等基础动作后,才可以进行兵械训练、体能训练。


故而排好整齐的队伍行军已经深深烙印在每一个讨逆营战士的脑海里,让他们在行军过程中不需要提醒,便依照日常训练的标准来做。


这在后世大天朝的部队中或许只是基本操作,但放在汉朝时绝对非同凡响。


至少商宇和雍奴城头的守卒们便没有见过行军时可以保持如此整齐的队伍。


当公孙寿来到城下招呼他时,商宇还在震撼之中,心想怪不得颜良的兵马可以轻松搞定阎柔,一战拿下泉州城,数千兵马皆是如此训练有素,试问幽州境内谁能当之。


“博方,我途径此地,特来与你一会。”


“山祇何故匆匆,不若入城小聚一番?”


公孙寿回身指了指远处正在行军的大部队说道:“不了,行军之中不便多耽搁,若是你有暇,便来城下一会。”


商宇答应了一声,就带下城,他身旁的亲信却拉住了他,小声道:“军候不宜出城,唯恐有诈!”


商宇皱眉道:“有诈?”


亲信道:“是啊!颜良的兵马就在不远处,若是军候出城相见时敌军趁机夺城,岂不危矣?”


商宇看了看隔开至少有两三百步远的大军,又看了看孤身一人在城下的公孙寿,说道:“公孙寿必不会诓我,不必多言!”


城门打开一线,商宇策马而出,来到公孙寿近前几步外,说道:“山祇此去,可是随度辽将军围攻渔阳?”


公孙寿道:“正是,将军已经交代过,放过雍奴与潞城不理,直接去渔阳。为免误会,博方不妨去信潞城,与田国让交代一番。”


商宇点头道:“我自会去信,可是……可是就怕田长史不听我的劝告啊!”


公孙寿道:“无妨!将军说了,田国让不是迂腐之人,他定会做出对他自己、对宗族、对渔阳百姓最正确的决定。”


商宇道:“但愿如此,你我都是昔日蓟侯麾下故人,实在不必矛戈相向!”


公孙寿也点头道:“合当如此,泉州城这些时日来发生的变化,博方可曾听说?”


商宇道:“什么变化?”


公孙寿调侃道:“泉州最大的变化便是正在兴建中的天津港了,博方耳聪目明,不会不知道吧?”


商宇闻言稍一尴尬,他虽然最近与公孙寿来往密切,但出于习惯,仍是往泉州方向派出不少探哨打探消息,对于正在兴建的天津港当然有所耳闻。


作为习惯在马背上闯荡的幽州汉子,商宇对航运、海运当然没有什么认识,对颜良大力建设港口也有些不明就里。


他问道:“的确听说一二,不知这天津港有何不同?”


公孙寿道:“渤海西侧如今尚无一个大型港口,待天津港建成后,能在沽水、巨马水、易水、泒水交汇处形成一个枢纽,商船队可以从此地去往幽州、冀州所有郡国,还能以此地为跳板,去青州、辽东、乐浪、徐州等地。


请收藏本站:https://www.aschildrenlibrary.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aschildrenlibrar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