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宋成祖 > 第575章 亚历山大不值一提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75章 亚历山大不值一提

  宋成祖

一个皇帝该干什么呢?


能上阵打仗吗?


可以,但不多。


能下地种田吗?


也行,但最好在宫里头自己玩农家乐,别出来打扰农时。


可以经商吗?


大约是不行的,因为没人敢和皇帝明算账。


所以真正归结起来,皇帝能干的事情太少了,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务虚的……这也是皇权容易旁落的原因所在。


但是在赵桓身上,似乎没有这个问题。


毕竟这位赵官家已经是老油条了,他太会玩了。


赵桓在第一次阐发了自己的主张之后,随即就跑去巴格达的学堂,当了一天的旁听生,跟学生们一起听课。


一整天下来,赵官家在辞别的时候,只是题写了四个字:有教无类!


不出意外,这四个字又掀起了一阵波澜。


所有人都能读书吗?


就算是在大宋,这也是赵桓登基之后的事情,当然了,就算没有赵桓,大宋的教育水平和识字率也是傲视天下的。


在后世问你读书没有,和在古代不是一个意思。


后世问你读书,是读书识字的意思。


而在古代问你读书,则是具体哪一本书……更具体一点,就是十三经,儒家经典。因为这是科举要考的内容,只有读通了,读透了,才能有科举的资格。


换句话说,读书和科举是连在一起的。如果没有科举的资格,干脆就不用读书了,就比如女子,那大宋朝的女子都是文盲吗?


很显然不是的,大宋的才女比比皆是。


赵桓在早年做过估算,计算读书率,大宋不会超过百分之五,甚至更低。如果计算识字率,那就很可能超过两成。


如果把标准再降低一些,只要能写名字就行,甚至会达到三成左右。


这是个相当恐怖的数字,整个西方,唯有在工业革命之后,才能有那么多的财力推动教育发展。


毫无疑问,这个时代,大宋的教育理念领先天下。


有教无类,贵族也要和平民一起读书吗?


没错,就是这样。


甚至在大宋还有更恐怖的,女孩子也能读书!


这些消息陆续传开,带来的冲击不言而喻。


首先,大宋哪来的财力,能支持这么高的入学率?


其次,大宋怎么可以打破所以的壁垒?


有教无类,多么了不起的主张?


就在赵桓逛了一圈之后,足足有五座学堂,悄然出现。


不论贵贱,所有的孩童,只要年龄合适,就能入学!


至于学堂教什么?


除了原来的学问之外,大宋的儒家经典,自然不能错过。


早在多年前,赵桓组织人翻译君士坦丁堡的文献,忙得不亦乐乎。


这回好了,要把东方的学问译成西方的字母文字了。


君士坦丁堡,巴格达,大马士革……每一个大城市,都聚集了一大批学者,他们热烈讨论,有时候争得面红耳赤。


想把儒家经典翻译好,难度可不是一般大。


这一点就连赵桓都帮不上忙,但是一些通俗文学还是可以的,比如多年前赵桓就借着《三国演义》卖邸报,这一次也有人把三国拿过来了。


翻译三国,讲桃园三结义的故事……这下子好玩了,到处都能听到蹩脚的“俺也一样”的声音。


完全就是一面倒的碾压。


诗词歌赋,文学作品,衣着用具,饮食习惯……这些东西都是最容易传播的。


在各大城市出现了大宋展览馆。


来自东方的精美商品,摆得琳琅满目。


还有那些水墨丹青,各种艺术品,更是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尤其是那些有钱人,先不管别的,买几幅东方的字画挂在家里,别管画了什么,写了什么,要的就是这个牌面!


请收藏本站:https://www.aschildrenlibrary.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aschildrenlibrar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