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我的公公叫康熙 > 第三百六十三章 辞岁(第三更)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百六十三章 辞岁(第三更)

  我的公公叫康熙

外头传来禀告声。


乾清宫来了人。


不是别人,正是魏珠,是来赏一品锅与吉祥盘的。


一品锅是飞龙汤锅。


热气腾腾的,是从御膳上赐下来的。


吉祥盘里是五个青苹果、红枣、栗子、磨盘柿子,取其“清平五福、早早立子、事事如意”之意。


魏珠进了屋子,有些意外。


堂屋空荡荡的,没有膳桌,可屋子里的饭菜味还没有散尽。


魏珠晓得这是来赏菜晚了,只做不知,道:“估摸皇上与娘娘们二更前去宁寿宫‘辞岁’……”


舒舒明白,这是提醒他们。


九阿哥是成年皇子,除了生母之外,宫妃都要按制规避。


要不然的话,就是冲撞,坏了规矩。


他们需要在帝妃“辞岁”前去宁寿宫。


九阿哥笑着拍了拍魏珠的肩膀,领了他的人情,想起一件事,道:“乾清宫的炮仗什么时候开始放?”


因为宫里防火,平日不允许放炮竹。


过年期间除外,从腊月十七开始,到正月二十日,允许在宫里放炮仗。


不过也有各种规矩限着。


魏珠躬身道:“照例要子初二刻开始,放到子正二刻,只放响炮,花炮要元宵节一起放……”


九阿哥点头,低头看了看身上,今天没有挂荷包。


舒舒早已示意核桃取了荷包,塞给九阿哥。


九阿哥觉得沉甸甸的压手,捏了捏,心里有了大概,里面是两枚金如意,是外头孝敬进来的年礼。


跟那些几钱、一两的金锞子不同,这一对金如意加起来四两。


这可不是寻常赏封。


不过想着大过年的,九阿哥也就不心疼了,就痛快的丢到魏珠怀里道:“今年得了不少孝敬,这是分润你的!爷前头还留了两箱坐地小花炮,现下也用不上了,你要是得闲,可以拿去放了……”


魏珠再稳重也只有十四岁,得了赏高兴,听说要放炮更欢喜,道:“奴才正好那个时候交班,到时候要是九爷不嫌闹腾,奴才就带两人在花园门口放了……”


阿哥所这边的甬道出去,就是御花园门口。


九阿哥点点头,那样的话,他可以带了舒舒在旁边看着。


虽然不能自己放花炮玩,也能过个眼瘾。


魏珠刚走,宁寿宫的赏到了。


一个珠宝盒。


是个三层的圆木盒,外头镶嵌着珍珠、宝石,看着很是华丽。


这个名为珠宝盒,实际上是消夜盒,守岁用的。


第一层是糖,松子糖、酥糖、八宝糖、核桃沾等。


第二层是各色奶点心,有奶饼、奶豆、奶卷、奶条等。


第三层是干果蜜饯,松子、榛子、山核桃、葡萄干、柿饼、蜜枣等。


舒舒与九阿哥也没有耽搁,先打发何玉柱去几个阿哥所催催,随后两人也穿戴起来。


大家要去宁寿宫“辞岁”。


至于宜妃那里,这两天是宫里团圆宴,跟着嫔妃陪皇上,暂时没时间搭理儿子儿媳。


两口子初一上午过去磕头就行。


等到何玉柱回来,晓得几个阿哥都准备好了,出来了,夫妻俩也从二所出来。


整个阿哥所的甬道,都是灯火通明。


今晚各处悬挂的宫灯要点通宵,也比平常日子挂的稠密。


舒舒回头看了眼二所门口。


白底彩画的门神,白底黑字的对联。


这不是因为夫妻俩孝期什么的,而是满人在关外尚白忌红的缘故。


也可能因为宫里都是红彤彤的,各个宫殿都是红色大门门框,贴了红对子也不显,就自然而然将关外的习俗融合进宫中,挂的是白色对联。


大家都穿的严严实实的,随行太监挑着灯笼,一路熘达到宁寿宫。


宁寿宫里十分热闹。


原来是搭建了戏台。


有教坊司的小太监们在演猴戏,金猴闹春。


这是沿用明代教坊司旧俗,也设了教坊司,用于节庆大典活动时的献戏。


只是从顺治朝开始,停止了教坊司妇女入宫奏乐,改用太监承应。


太后这边的年夜饭还在进行中。


太后在太妃与格格们陪伴下,没有几个动快子的,都在兴致勃勃的看戏。


老人家不爱听那些伊伊呀呀带台词的,就喜欢这种看着欢快的。


“赏!”


随着老太太的放赏声,有太监将准备好的新钱放在托盘里捧了,直接撒到看台上。


“哗啦哗啦”的铜钱落地声,小猴子都对着太后作揖。


眼见着孙子、孙媳妇到了,太后笑着对他们招手。


大家上前,之前坐着的格格们早已经起了。


有人铺了锦垫,大家都跪了。


太后笑着叫起,道:“压岁钱早准备好了!”


白嬷嬷在旁,端了个托盘,上面是几个金色宁缎荷包。


其中一对鸳鸯样式的是舒舒与九阿哥的,其他几个绣着蝙蝠的,是几个小阿哥的。


沉甸甸的,不用想也晓得是金子。


十四阿哥站在旁边,腰上也挂着蝙蝠荷包。


原来他早就过来了,刚才去后台看热闹去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aschildrenlibrary.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aschildrenlibrar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